神秘的热带雨林中,有一种奇特而珍稀的大型鸟类。它们翼展超过一米,羽毛光泽亮丽,在高空呼啸而过时,地面上甚至可以清晰地听见“唰——唰——”的振翅声。它们头上长有一个形似犀牛角的铜盔状突起,故而得名犀鸟。
曾经的犀鸟活跃在茂密的树林间,在我国南部一些地区可以经常看到。可渐渐地,人们更多时候要通过生态摄影师拍摄的照片才能一睹它们的倩影。犀鸟到底长啥样?有什么特殊的生活习性?保护工作面临哪些挑战?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召开之际,记者采访了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教授罗旭。
记者:犀鸟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在我国分布情况如何?
罗旭:犀鸟是大中型攀禽,喜欢吃榕树果实,雌雄基本同色,仅有细微的形态差异,外观以黑色、白色、棕色为主。犀鸟最大的特点是有着巨大的喙,也就是有个大嘴,有些种类的喙上边还有中空的盔突,会形成声音的共鸣腔,因此声音粗犷而低沉。
我国仅在云南、广西和西藏分布着5种犀鸟,分别是冠斑犀鸟、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白喉犀鸟和棕颈犀鸟。它们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以云南为例,仅栖息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的局部森林中,其中,在德宏州盈江县洪崩河附近分布有3种犀鸟,种群比较稳定。
记者:犀鸟有哪些特殊的生活习性?
罗旭:犀鸟属于热带亚热带森林鸟类,需要在质量较好的森林中栖息和繁衍。犀鸟的繁殖行为十分特殊,它们会在高大的树木上筑巢。繁殖期产蛋后,雌性犀鸟不再出巢,雄鸟会用泥巴将巢穴洞口糊起来,只留下一个小开口,以防蛇、蜥蜴和其他小动物干扰雌鸟繁殖。雌鸟独自在洞内完成孵化的全过程,在此期间,雄鸟并不会休息,而是日复一日不辞辛苦地四处觅食,并从洞口投喂食物给雌鸟。待雏鸟出壳后,雌鸟就会离巢,重新封住洞口直至幼鸟长成。
记者:犀鸟保护工作面临哪些挑战?
罗旭:首先,犀鸟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偏远边境地区,保护管理的难度大。其次,犀鸟的头盔是很好的雕刻材料,制成的工艺品漂亮且价格昂贵,因而被不少人炒作,导致非法交易屡禁不止。最后,对犀鸟的研究不够充分。2021年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5种犀鸟全部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这表明关于犀鸟的保护工作尤为迫切。但我国对犀鸟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基础研究仍然不足,此次保护级别的提升有助于科学界更多地关注这个类群,也有利于当地野生动物管理部门采取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
记者:在犀鸟保护上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罗旭: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石梯村诞生的“石梯经验”,就是一个将生态美景转化成经济效益的典型案例。石梯村的犀鸟是不随季节迁徙的留鸟,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村子附近的森林中,这说明当地的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处于繁殖期的雄鸟会不停地回巢投喂食物,很容易被人类发现,但多年来石梯村周边的犀鸟种群数量并没有减少,这说明当地民众保护犀鸟的意识很高。
此外,当地还立足丰富的鸟类资源发展观鸟旅游,不少村民变成“护鸟人”,当起了“鸟导”。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犀鸟,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当地民众脱贫致富作出贡献,可谓一举两得。可见,当地人在保护犀鸟的同时,也保护了热带雨林中与犀鸟同域分布的动植物物种,即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本报昆明10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任维东 光明网记者 蔡琳) 【编辑:田博群】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安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