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可能是世界上最温馨的词汇,这个词也藏在许多流浪人员的心底。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帮他们回家成了普陀这群人的职责和夙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普陀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成功送伍某返乡
3月19日晚,普陀区救助管理站接收到一位流浪人员伍某,救助站工作人员为其办理了入站手续,询问过后,得知其自述姓名和生肖属相,来自贵州省六盘水市。当晚,站内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过“今日头条”刊登寻亲公告。
3月22日下午,辖区派出所对该对象进行DNA样本采集,通过DNA信息数据库进行配型比对、族谱分析。本以为通过寻亲公告、DNA采样这些数据依托可以快速查询到伍某的身份,可结果却不尽人意——全部查询无果。“DNA比对没有结果,头条寻亲也被告知人物姓名只是同音,没有这个人。”站内甄别小组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方法来进行信息收集。
“你叫什么名字呀?”“你家住哪里呀?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呀?”“家里有几口人呀?” 伍某是一名男性智力障碍者,面对甄别小组的询问,他无法准确完整回答,再加上其贵州口音偏重,工作人员也是一头雾水。于是甄别小组每天都去与其沟通,并且用视频记录。通过多段视频对比,同时站内的一名贵州籍的工作人员也参与协助,发现伍某反复说到“黔南”“贵阳”“六盘水”“ba cai村”等地名。由于这些地名区域范围较大,“ba cai村”就是最重要的线索。
甄别小组正在向吴某询问信息
从地级市排查到村级,甄别小组总共排除300多个自然村,其中符合“ba cai村”发音的共有3个。经过层层查询,当甄别小组第三次搜索出“把才村”时,发现该地属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紧接着,甄别小组就开始各自联络身边是否有布依族、并且会少数民族方言的朋友,随后通过与伍某对话,最终确定了伍某是布依族。
甄别小组立即向当地的县民政局致电,却被告知没有“把才村”。因为时间距离久远,有的村名更替、村落合并,许多村子早已查询不到,甄别小组顿时陷入了迷茫,“线索又断了,我们小组只能从头开始。”
甄别小组依旧每天与伍某沟通,并拍摄视频记录。“威……威宁县、威宁村,还有罗定县,两三步路可近了……”伍某只能这样断断续续说出几个没有头绪的地名。功夫不负有心人,甄别小组发现伍某在之前的对话里提到,家附近有一所红色的学校。甄别小组在查询“把才村”时,查阅到2021年工商银行曾向当地小学捐赠过物资,对外公布的照片中这所小学恰巧是红色的,并且当地人也是布依族。多个信息重合又给了甄别小组信心,随后第一时间联系到安顺市救助管理站,将伍某的视频与照片发去确认。经过多次比对,最终,安顺市救助管理站通过视频询问当地村民,查询到伍某信息,确有此人。
返乡途中,吴某一路望向窗外
记者了解到,安顺市救助管理站没有查询到伍某的身份证,但是查询到了户口本信息,甄别小组得到伍某的身份证号,决定去辖区派出所查询伍某的户籍信息,才发现户籍信息上没有本人照片。甄别小组这才恍然大悟——这就是人脸比对、寻亲公告查无此人的缘由。
吴某向普陀区救助站工作人员告别
3月30日一早,伍某在甄别小组的护送下踏上了返乡的列车,“平时在和他站内沟通时,他也经常问‘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他知道要回家了很开心,路途中也一直望向窗外。”甄别小组告诉记者。经过10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站,临走时,伍某眼眶红润地向甄别小组挥手告别。“寻亲似大海捞针,每一名长期滞留人员往往需要上百次的询问、核实,从而整合信息碎片。但为了让更多的流浪乞讨人员踏上回家的路,我们决不放弃。”
张翔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安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