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AI教父成为“AI末日预言家”。日前,科技圈一则消息热传:深度学习之父、图灵奖得主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已从谷歌离职,并就其长期推广的AI技术风险发出警告,甚至直言“现在有些后悔自己一生的工作。”
(资料图片)
距离ChatGPT发布已经过去近半年,与之相关的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今天(5月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人工智能与人文社会科学对话圆桌论坛上,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直言:“人工智能对人的最大影响在于教育”。
AI遇上教育,造就的究竟是人类学习的“辅助神器”,还是不可预测的“黑箱”?作为一名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专家,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王延峰也分享了自己身为一名父亲的两难境地。“从前,我教女儿写作文都是亲力亲为,以后孩子可以自己求助ChatGPT了。”但作为家长,王延峰也为此感到焦虑,他不得不思考:身处AI变革时代,不让孩子接触AI,势必会落后于时代;然而如果放手让孩子使用,是否会陷入机器指导人的“危险陷阱”?
王延峰的焦虑,也是学界的焦虑,道出了AI时代来临正给教育界到来的严峻挑战。AI必将赋能教育,未来人机协同将成为发展趋势。问题是,教师是否做好了准备?又该如何应对这场挑战?
千人一面的标准化教育,已经落后了
AI的快速发展在催生产业界 “地震式的转变”的同时,给教育界带来的冲击,比预想中还要快。
犹记得早些年,还有人将人工智能戏称为“人工智障”,调侃其在创造力、创意方面的水平低下。无论是绘画还是写诗,似乎稍有专业背景的人士扫上一两眼即可鉴别。
但如今,AI的高歌猛进,已经让一些专业人士不再笃定,甚至,忧虑的情绪开始弥漫。
“ChatGPT对设计领域冲击,真的很大!”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劭农直言,AI的快速出图能力和设计水平从目前来看,有些已经不亚于设计学院的学生。
不止是设计能力突出,OpenAI称,尽管目前最新的GPT-4在现实场景中的能力可能不如人类,但在各种专业和学术考试中明显超越人类,堪称“考试能手”。比如“美国高考”SAT中,GPT-4的考试成绩已能达到前6%的水平。
由此论及AI给教育界带来的调整,魏劭农感慨,“这实际上说明,过于单一的专业化教育、千人一面的标准化教育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教育必须开启全貌变革。”
“人工智能将推动教育范式、教育场景、教育技术的系统性创新。”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教授谈到,过去,教育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师生二元关系,而经过AI赋能后,教师、学生、机器将构成“师—机—生”复合主体,人机共融、教学相长。而未来的教育形态,也将从原来的“PPT+视频”的简单场景,变为沉浸式、交互式场景;从原来“千人一面”的无差别推送,变为精准滴灌的个性化导学;从原来的结果性、粗粒度评测,变为过程性、细粒度、多维度评测。
AI必将赋能教育,但不能替代教师
在专家们看来,包括AI在内,科技发展对教育领域产生的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对教师和教学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渠道不断拓宽。眼下,已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提前自学,聪明的学生早早掌握了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可以预见,未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学习效率和学业水平的差距也将进一步拉大,面对这些变数,教师又该如何站稳讲台、展现育人的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看来,随着AI时代来临,对教师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下的教师,或许主要担心的还是来自教学层面的“失控”,比如,学生利用AI工具作弊、代写论文等;而从长远来看,教师要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比如,教师的教学能力迭代速度将加快,要成为既懂教育又懂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如此才能通过场景式教学、追问式启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
针对AI是否会取代教师这一话题,郑庆华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有研究表明,大中小学教师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不超过1%。背后原因正在于,教育是一项有温度的事业,教育过程离不开情感互动。由此教师工作的不可替代之处,主要在于其富有创造性、社交性和情感性,而这正是AI不擅长的领域。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事业。”郑庆华直言:“AI必将赋能教育,但不能替代教师。懂得使用AI的教师,可能会替代不懂得使用AI的教师,人机协同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那么,如何抓住AI赋能的契机重塑教育?眼下,高校也在持续迈开变革的步伐。
为适应AI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华东师大决定合并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智能教育实验室)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建全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由此持续放大其在计算机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传统优势。袁振国介绍,未来,新学院将在计算机系统、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统筹学科建设。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安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